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九章 僵局(3/4)

作者:墨落皇朝
在目前的建康府城,难度也是极大的。

“行在漂泊不定,金兀术还未伏诛,江南依旧离乱,这些人在哪,李娘子清楚吗?

杨夫子倒是想在建康这边发个檄文,只是胆子不是很大,不敢发!”

杨博说的是很现实的问题,杀杜充,那是小事儿一桩。

但在江南发檄文召集伯祖杨时的故交,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只要杨博敢发这个檄文,岳爷转手就会带兵来剿灭他这个江南匪首的。

听到杨少安的回答,李易安这边也只能回了一个白眼。

如今建康府小杨夫子的公文,都是经江上的韩太尉转手。

如此私密的书信,还真是不敢让那位跋扈的韩太尉再经手了。

“如此僵局,少安该如何破解呢?”

没了对策,李易安就来了一记激将,这位端坐大堂的小杨夫子,应该是腹有良谋的。

“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目前局面,只能靠天吃饭了。”

杨博嘴上说着靠天吃饭,心里却在想着粮食的事儿。

建康府周边可以强征的土地数量绝对少不了,有没有充足的人手耕种,也是个不小的问题。

无论是育秧还是播种,十八万人的流民,是可以做到的。

但平时的浇灌耕作,这十八万人就不够了。

而且十八万人之中,除去三万甲士,除去老弱妇孺,再除去不会耕种的城镇居民。

真正能去种田,而且会种田的人数,五六万人都算多了。

“又是半阙吗?

少安,你的半阙集,我看可以准备刊印了。”

杨博不经意的一句诗,让李易安双眼一亮,默默记下之后,才开口调侃。

“这个建议还是可取的。

待会儿问下金六郎,让他找的刊印邸报之人找到了没有。

之前在路上跟他说过,前些时日枕于战事,将这个忘了。”

回想不经意间又剽了陆夫子一首,杨博听到李易安所说的刊印,眼前一亮。

扬名立万,算是个不错的手段,文人有了文名,自然会有人来投效。

投效,也算是很不错的招聘手段。

想到金六郎身上的担子,杨博就将扬名之事,丢给了身边的李娘子。

或许还能沾沾这位大词人的光,加快扬名的速度。

杨博跟李易安之间的互动,让站在李易安身后的女书史常平,撇了下嘴。

莫府山下,经过金三娘的点拨,常平对李易安加了小心。

见这官夫人主动撩扯小夫子,她的心里多少有些不熨帖。

只是小夫子如今在谋划大事,倒是不好给他添乱,不然非要驳斥一下这官夫人的。

手底下的人各怀心思,坐在大堂上的杨博,也不怎么在乎。

如今的建康府真是百废待兴,立足之地的营建,需要时间跟时机。

如今时机有了,时间也不缺,人手的缺失,看来只能慢慢用时间来补足了。

岳爷走了大概半个时辰,金六郎才急匆匆的回到府衙大堂。

望着一脸倦意,但精神头不错的金六郎,杨博这边只能无视他的疲倦,继续给他加担子。

“六郎,稻种育秧之事,可选好了人手?

近几日,赶紧派合用的人手下去。

可以种稻的田地,一概种稻。

其余田地,让底下的农人看一下,该种什么就种上什么。

关三郎那样的人手,多派出去一些。

目前建康府的存粮不多,加价从各地收粮吧!”

金六郎也算是人员调整的一个枢纽,对于建康府面临的问题。

杨博这边也是捡着最重要的去安排,至于修缮、建造的事项,目前是急不过农时的。

“小夫子,征地造册之事,上官悟与我说过。

只是建康府周边,尽是寺产、官庄。

如今虽说无人打理,但事后的麻烦不少。”

听完之后,将小夫子说的记下,金六郎这边才提了一下建议。

府城周边,尤其是建康府城周边,因为有秦淮河以及各处湖泊的存在。

府城周边田地,俱是上等的良田。

这样的田地,除了寺产、官庄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官员的职田。

这些田地不是想征就可以随便征收的。

喜欢夫子霸宋请大家收藏:(.sodu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