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久闻不如一见哪!”
李定国刚刚登上城墙,就听到远远传来一阵开朗的大笑,搭眼一看,却见到一人穿着金黄色龙纹衣饰甲胄策马停在百步之外。
很明显,这个人就是大齐彰武天子王争。
李定国曾不止一次的想过王争面貌如何,比如是人高马大,五大三粗,膀大腰圆等等,这才足以令人佩服。
但当他真正见到对面这个人的时候,却是怎么都不敢信任,拥有如此劳苦功高的一代开国帝王,居然这般年轻。
并且观其相貌,并无任何突出之色,要不是此人身后那些毕恭毕敬的文武臣工,李定国怎么都不会将他和王争这个名字放在一起往看。
“定国有孝在身,还请皇上恕定国不能三跪九叩。”
“无妨,无妨啊!”王争又是一笑,用手中马鞭指着身后那支无挡之师,豪放的大声问道:
“定国,朕身后的雄师,可进得你眼?”
闻声这话,李定国定晴朝王争身后的齐军仔细视察过往。
为首一排将领,各个穿着精亮盔甲,都是面露精光,一眼看上往就是久经沙场的善战悍勇之辈,在他们身后则是在凤凰山一战后名扬天下的‘大齐甲兵’。
仅仅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任凭旌旗随风飘扬,这支部队就给城楼上的大西军士一种压迫感。
这种压迫感和人数上风无关,更多的是一眼看过往后给人的那种无法克服的感到。
不得不说,李定国确实从眼前这支部队身上,看见了真正的富强二字,看见了大齐一统天下的雄厚实力。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改朝换代的部队,并不是十几年前席卷天下的什么大顺、大西,前身是小小登莱之地的文登营,是穷困半岛的山东军,代表着大族、商户和中小地主的利益。
“齐军,果真不愧为天下强军,李某人佩服!”
李定国固然心中混乱,但这话却是发自肺腑地说出来,他才说完,就听对面传来一阵狂笑,转头一看,见那王争张开双臂,满脸自负的喊道:
“定国,以你之才,为那张献忠做事,委实惋惜!”
说着,王争手中马鞭挥向辽东,大声道:
“我汉人受那清虏欺负甚久,朕固然将其击溃,但如今,他们却依然窃占辽东,苟延残喘!定国,你何不随着朕?”
“朕将收复辽东,杀尽清虏,你也可在我大齐军中立得赫赫战功,成绩一代良将之名!”
“将军...?”
李定国身边几名将领面色动容,纷纷想借势劝他投降,然而李定国暗自咬紧牙关,猛地摆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
“皇上若是想要我投降,还需满足我三个条件。”李定国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深吸一口吻才说出这番话。
王争驭马往返走动,凝眸看着李定国半晌后点了点头,见状,李定国闭上眼睛,持续说道:
“其一,李某人麾下这些兵将全都是被迫,从前数战各为其主,还请皇上不计前嫌,放他们回家。”
王争道:“准!”
“其二,以皇上往日招降大顺将领的做法来看,投降之后,李某人麾下这些兵将势必要分隔数地,还请皇上以才任用,同等视之。”
王争道:“准了,持续说!”
李定国攥紧拳头,说出了他最后一个请求:
“其三,请皇上厚葬张献忠,追封为大西王,。”
前面两个还好说,本来王争就已经打算不对那些大西残余赶尽杀尽,毕竟四川现下的人口已经所剩未几,自己要是再杀,可就成逝世境了。
那第二个条件更是和没提一样,从郝摇旗、刘芳亮等人身上就能看得出来,除非那个人实在该杀,否则一般情况下王争都是根据才干用人。
可这第三个请求,实在有些过火,后面不少大齐的将领都是议论纷纷,封李自成还不够,张献忠一个祸乱中原的乱臣贼子,追封王号岂不是太能人所难了。
王争竖起马鞭,等身后众人的议论声顿时静下来,说道:
“朕满足你前两个请求,这第三个,厚葬可以,追封,不行。”
闻声这话,李定国却并没有特别意外,只是任命似的点点头,无力的挥手道:
“开城吧。”
......
李定国这个决定,实在并不是为他自己做主,下面这几万的大西兵将,看见齐军的声威阵势之后,实在早就已经没有什么抵抗之心了。
本来他们就是为了求活才随着张献忠造反,如今大齐就要一统天下,张献忠也已经逝世了,再顽抗下往又有什么用。
李定国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要为自己的部下负责,所以放弃抵抗选择了投降。
当李定国决定的时候,那些大西军残余全都是松了口吻,都没有什么异议,十分痛快的扔下兵力开城投降。
接下来的事情倒比预感的要安稳的多,吞并大西的过程中比招降大顺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