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零七章 奇葩的入学考试(2/2)

作者:三三铜钱
于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自然也是不值得秦泽培养。

唐俭也是看到了后面的回答,最后也是叹息一声将试卷放了下来。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同意见,可是这终究是秦泽作为院长的权利。

只不过再又拿起一份试卷之后,唐俭眉头又皱了起来。

“将羊和狼打晕,而后可以随意带任意一物过桥。这”

唐俭也是愣住了,而秦泽却是笑着说道:“偷奸耍滑的自然也是不能入明文署,不过算学署倒是挺适合他的。”

“因材施教,物尽其用。”唐俭说了八个字,也就悻悻地放下了手里的试卷。

“陛下听闻泾阳县已经修建完全,所以特意派我前来一观。”唐俭转移话题,望着秦泽说道。

泾阳县一共有千户左右的百姓,而围绕在侯府附近的只有三百来户。秦泽这一次让王道仁修建的泾阳县,就只是一个内城。

标准的对称排布,虽然离泾河有些距离。但王道仁还是特意让人修建了数条水道,这样一来整个内城也都是被水环绕着。

所有的房屋都是依水而建,地面之上也是铺上了水泥,宽敞的大道两边一栋栋房屋就林立于此。

如果以外形来看的话,内城的布局有些像长安城里的一坊。只不过因为是给百姓居住,所以房屋也根本不用修建的太大。而且因为水泥的存在,所以房屋也不用只是一层,这么一来就省去了大量的空间。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方面,单单是做了这么一件小事,泾阳县就平白多出来了一千多亩的田地。

而这还只是一个内城,秦泽日后的打算是将整个泾阳县给集中在一起。那么只要自己不断地努力,终有一天这里会变成一座新城。

说是城但却没有城墙,甚至连坊墙都没有。一堵墙代表着什么意味可是非同小可的,秦泽不修建城墙的原因,就是不想要让李二心生芥蒂。

内城才刚修建好,百姓们也才搬来。

秦泽带着唐俭走在这里,心里也是一阵的恍惚。

不论在大唐生活了多久,钢筋水泥永远看起来都是这么的亲切。

每家的住宅都有一个小园子,秦泽和唐俭来的时候,老百姓们正在其中种植一些菜蔬。

夫唱妇随,半大的孩童正跟在大人后面,往挖好的土坑里丢种子。

“往昔百姓们但凡有一块土地,也是毫不犹豫地种上田粮,如今这泾阳县百姓却是已经开始种植蔬菜。”唐俭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脸的唏嘘。

“米粟是粮食,菜蔬也是粮食。而且如今大唐风调雨顺,种菜蔬的收入,反而比粮食高太多。”秦泽笑着回答道。

唐俭又看了一眼,而后摇摇头道:“可多一个人种植菜蔬,就少一人种植米粟,这样大唐的粮食就少一分,长此以往怕是也不堪重负。”

这就是秦泽和这些人的最大差别,在这些人的眼里,铜钱不是钱,布匹不是钱,只有粮食才是钱。

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只要是付出了劳动而创造出来的东西,都能称之为钱。

“只要能够将曲辕犁和农业署培养的种子进行推广,那么全天下的田地都至少能够翻一番。而现在泾阳县的百姓之所以种植菜蔬,就是因为他们的田地已经翻了一番。粮食的构成可不仅仅只有米粟,事实上想要让粮食源源不断地增加,就还需要让它们流通起来。”

泾阳县的粮食就是如此,因为连着两年高产。所以农户们只能拿到市场上去卖,而可以预料如果粮食卖不出去,那么下一年农户们肯定会减少种植。

这就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供求关系向来都是辩证统一。需求决定着供应,而供应也同样反过来制约着需求。

真正的富裕天下,不单单是指农户家中有多少余粮,更是指整个大唐有多少的财富。而这才是秦泽一直的观点,也是他一直扶持商业的原因。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