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请皇上一同来听戏”
西太后囚禁了大清的天子已十年,她深信光绪皇帝已震慑于她的淫威。
十月初十早上,西太后穿上了崭新的太后服,正津津有味的听戏,忽见内务府一位太监匆匆而至,他贴在西太后的耳边说几句,西太后脸色一变,口谕:“快请太医及三班名医会诊。”
“嗻”
听完戏回到宫殿,小李子凑上前问:“皇上有事儿吗”
“对,皇上病情加重”
“奴才去问安,行吗”
“快去吧”
约两个时辰后,小李子回来了,他低声说:“皇上气息微弱、肾元不纳,已八日无出宫大便,三日未进食。”
西太后说:“召内务府大臣。”
“何处召见”
“就让他们来这儿吧哀家连日来甚感劳累,就不上大殿了。”
十月十二日,内务府大臣来到了西太后的寝宫,西太后问:“皇上龙体如何”
“回老佛爷,皇上情况很不好,太医及各地方名医说皇上身体太虚弱,不是一剂要房子或两剂要房子能医好的。”
“那就多换几个方子,一个人医不好皇上的病就多换几个人就医。”
“老佛爷,臣以为颇繁换大夫或多方治病并不好,还不如指定一个人为皇上治病。”
西太后低声斥责道:“你敢顶撞哀家”
那大臣连忙下跪:“臣不敢,臣遵太后懿旨。”
“下去吧及时向哀家报告皇上的病情。”
“嗻”
这一切,李莲英全看在了眼里,他暗自佩服西太后:“老佛爷,您真圣明你知道皇上恨你,所以唯求皇上先你而去。今天,你来这么一手,让皇上有病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自己又不落骂名。您好厉害”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光绪皇帝已神志不清、牙关咬紧,他处于弥留之中,隆裕皇后坐在他身边,泪水涟涟,她连声呼唤:“皇上,皇上”
可是,光绪皇帝喘逆气短、呛逆作恶,其势岌岌欲脱。
隆裕皇后哭哭啼啼的来到了西太后面前,她哽咽的说:“亲爸爸,皇上不行了,太医说趁早准备后事吧”
西太后落了几滴眼泪,她安慰着皇后:“别哭太医有起死回生之术,皇上不会有事儿的。”
“不,太医说恐怕熬不过两天了,呜呜”
“别哭、别哭快去陪一陪皇上吧”
皇后走后,西太后不能不想到立嗣的问题了,自她登上政坛以来,她亲自缔造了一个同治皇帝、光绪皇帝、今天,她要钦定另一个新君王。
“立谁为皇子嗣呢”
西太后冥思苦想
她并为意识到自己也只有两天的生命了,她想:“从大阿哥失败的教训看,立长不如立幼从小抱进宫的孩子好管教。”
基于这一点,西太后首先想到了自己妹妹的孙子载沣之子溥仪。再者,溥仪也是光绪皇帝的亲侄儿,立溥仪为皇嗣子合情又合理。
西太后当机立断,十月二十日,她连发三道谕旨:其一:
“上不豫。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住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其二:
“又谕。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
其三:
“谕军机大臣等。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著在诸王之前。”
当天夜里,三岁的爱新觉罗溥仪进宫,他大哭不止,西太后眉头一皱,她不愿多看小儿一眼,冷冷的说:“抱下去吧”
摄政王载沣怀抱小儿匆匆赶到涵元殿,他要和亲哥哥作诀别。
十月二十一日上午,光绪皇帝清醒了一会儿,他问身边的皇后:“朕昏睡了几日”
“两三日”
“皇后,别哭了”
光绪皇帝伸出无力的手,临终前,他想拉一拉妻子的手。皇后连忙凑上前,抚摸着皇上消瘦的脸颊。
“皇后,苦了你了”
“皇上,臣妾早年确有过过错,还望皇上能原谅臣妾。”
“说什么傻话,是朕愧对你。”
“不”
皇后哭得很伤心,她说不下去了。只是一个劲儿的掩面流泪。
“皇后,皇嗣子立了吗”
皇后难过的点了点头。
“是谁”
“载沣的儿子溥仪”
“朕想看看这个侄儿,朕从来没有见过他”
载沣抱着小儿早已侯在门外,他听到皇兄的这句话,他泪如雨下,大声说:“皇上,臣在此”
载沣走向皇上面前,他跪在龙塌前直流泪。光绪皇帝低声说:“把孩子抱上来,让朕看一看。”
溥仪吓得趴在父亲的怀里,他不敢正视骨瘦如柴的皇上。光绪皇帝看着可爱的侄儿,他艰难的笑了一下,对载沣说:“当年朕进宫时比他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