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五章实施新政筹备立宪(1/2)

作者:潇湘楠
更新时间:20121221

一路逃亡,西太后除了历尽千辛万苦,身体受创外,更让她难受的是洋鬼子提出了令她难以接受的议和条件。

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五日,各国公使一致要求严惩载漪、载勋、载澜、刚毅、赵舒翘、董福祥等“罪魁祸首”。

消息传到西安,西太后辗转反侧,她对自己说:“洋鬼子口口声声惩办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第一矛头指的是我叶赫那拉氏,可是,外国公使不可能直接说出这一点。我那拉氏若能侥幸逃过这一劫,也是祖宗在阴间保佑我也。不过,拳民和甘军的确攻打了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并放火烧了外国教堂,若大清朝不惩办几个凶手,恐怕他们不会撤出北京城。

这时,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纷纷来电,奏明皇太后,若大清朝不严惩载漪、载勋、载澜、刚毅、赵舒翘、董福祥等人,外国公使是不愿意议和的。

西太后归銮心切,她想起了当年咸丰皇帝“巡行木兰”却死在热河,如今的她也六十六岁了,她生怕死在西安,所以,她只好找来一批“替罪羊”。

光绪二十七年一月初三一九零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西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谕令载勋自尽,毓贤正、法。载漪、载澜为监斩侯,加恩发往新疆,永远监禁。英年、赵舒翘令自尽,刚毅斩立决,徐桐监斩侯

西太后的一大批心腹死的死,撤的撤,流的流,最终换来了叶赫那拉氏的“女皇”宝座。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清廷与德、奥、比、西、美、英、法、意、日、荷、俄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共十二款“

一、对德谢罪。

二、严惩祸首:处以斩决、赐死、永远监禁者达一百二十多人;

三、对日谢罪;

四、在外国坟墓被挖掘处建碑,建碑费用用一万五千万两白银由户部拨出;

五、禁止军火运人;

六、赔偿白银四五亿两;

七、各国使馆驻军,中国人不准在使馆区界内居住;

八、削平大沽炮台;

九、各国驻军留守通道;

十、永远禁止军民仇视外国人,永远禁止仇视各国的各种会道门;

十一、修改通商、行船等各项条款;

十二、改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及各国驻华使节拜见皇帝的礼节。

远在西安的西太后一心庇护载漪等人,她一时难以接受洋鬼子的苛刻条件,她点告奕劻,希望奕劻再与外国公使周旋,能否修改条约,奕劻三天后复电:“外国公使态度强硬,条约没有修改的余地,若西安行宫的皇太后不能接受的话,外国公使将立刻在北京另立清政府”

接到这份电报后,西太后吓得手脚发抖、面色苍白,她逼着光绪皇帝复电:“条约生效,日后永远不再有任何异议。”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换来了西太后晚年的“安宁与幸福”

自从仓皇出逃至西安,一眨眼,一年多过去了,六十七岁的西太后不愿再西安久居。一来,她怕洋鬼子在北京另外扶植一个清政府;二来,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怕死,更怕死在行宫。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西太后失眠中,她痛苦地想:“当年咸丰皇帝就是死在热河行宫的,今日我那拉氏也是被洋人逼得掏出京城,眼看着一年多过去了,留京大臣尚无几人上奏朝廷恳请回銮。难道说我这把老骨头要抛在异乡吗”

越想,她越难过。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的一天,西太后对光绪皇帝说:“皇上,你瞧,秋风起,黄叶飘满地,眼见着冬天就要来临了”

自从到了西安,光绪皇帝很少开口说话,他早已麻木。爱妃之死令他心如死灰,他不再去品尝悲哀和痛苦。对于西太后的客套话,他即便听了出来,他也不会去附和的。

“皇上,又出神了想什么呢”

西太后有些心酸,毕竟皇上是她的亲外甥,一个好端端的青年,如今呆呆傻傻的,叫她如何心安

“皇上,该回銮了吧如果现在不启程,一旦来了大风雪,恐怕又要在这儿过冬了。”

“怕什么,有火车坐,亲爸爸担心什么。”

皇后开了口。西太后叹了口气说:“皇城使皇上的家,哀家在宫里也生活了五十年,故土难离呀”

说着,西太后落下了几滴眼泪。

光绪皇帝应付了一句:“那就回京城好了只是回京后应厚葬珍儿,行吗”

西太后点了点头:“当时也是迫不得已呀把她留在宫里,万一洋鬼子闯进来把她糟蹋了,皇上不是更加难过吗”

光绪皇帝的情绪一下子激动了起来:“当时完全可以带她一起走”

西太后自知理亏,她小声的说:“珍儿就是脾气太犟,不然,亲爸爸也不会惩罚于她。”

“亲爸爸,孩子最难过的就是珍儿之死,所以,孩儿不想回京。”

西太后想:“皇上,对于这件事情,一年多来你耿耿于怀,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蛊虐 电影动画大入侵 诡道修仙:我能豁免代价 囚爱成瘾,抢来的新娘 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 星海之无尽征途 大国医 鬼新郎 校园狂龙 极品公子纵横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