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章 好岳丈(2/4)

作者:墨落皇朝
金六郎掌管后勤的能力不错,事情算是安排的井井有条。

“不错。

将之前缴获的马甲,也运到府城之内。

让这批匠户进城,老弱妇孺一并进城。

先在城内,将甲胄改制的营生做起来。

其余壮丁,会农事的全部选出来,你那边留一部分。

剩余的也要迁到城内,府城的城防还是需要人手的。

营造与将作,你选出合用人手主持,至于进城的壮丁,还是让三娘来主掌吧……”

金六郎一家用起来合手,杨博也不介意让金家深入的介入建康府的事务之中。

想要真正成为在小朝廷说了算的,一个八闽杨家还不够,弘农杨氏也不够。

需要有无数个家族势力,因为自己在建康府的变革而崛起,那个时候才够。

两晋时期的门阀,或许才是初期最好的手段,至于好不好用,杨博也不怎么清楚,到时候再看。

“小夫子,还是由李娘子主掌,妥当一些。”

杨博这边放权,金六郎这边却做了推让。

金六郎不是全无经验的白丁,如今自己儿子掌军,自己掌民,女儿再掌握建康府内的人丁。

尾大不掉的势头已经有了,在大宋的土地上,权势的大小,不看掌握势力的多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是要看,有位置多高的文臣士大夫作为后台。

当年汴梁城外,拥兵几十万的义军、乱匪不是一个两个。

如今他们都哪去了?

杜充那老贼一句话,转眼之间就要灰飞烟灭的。

“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去做,刚刚还跟李娘子说起邸报商人的事儿,你们一起交接一下。”

揉了揉眉心,杨博这边也没给金六郎推脱机会。

如今人手不足,用可信之人,比用有能力之人,要踏实一些。

忠诚,是目前的首选,至于能力的强弱,那得等建康府步入正轨之后,才能考虑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杨博每天依旧高坐府衙大堂。

对于岳爷跟金六郎等人的忙乱,他有些视而不见。

对他来说,吃住更重要一些。

入住府衙的后花园之后,起居上没多大的问题,但饮食上的问题,对杨博而言还是比较严重的。

两宋,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朝代,有了铁锅,有了菜油。

只是饮食安全方面,却真是没多少保证。

昨夜金三娘这边给他弄了一道鱼生,这玩意儿也是当下的流行菜色。

问了一句之后,杨博的筷子就僵在了半空。

鲜活的江鱼做的鱼脍,算是一道雅俗共赏的菜色。

既可作为御宴的菜品,也能做贫民饱腹的食物。

但杨博看着摆在青翠菜叶上的莹白鱼生,眼里却是勾连缠绕的线虫。

想着不是钻脑子,就是钻眼球的寄生虫。

虽说有心尝尝味道,但与自身安危相比,口腹之欲还是其次的。

混官场活的长,很多时候就是最大的优势。

杨博可不想稀里糊涂的来了,再急匆匆的被食物送走。

如果有高度的蒸馏酒,他或许敢浅尝一口,但配着米酒吃鱼生,他着实没有那么大的胆气。

撤去鱼生之后,杨博也跟金三娘交待了一下,早餐只吃米粥、咸菜。

午餐跟晚餐,主食无所谓,但菜色一定是要煮熟的家常菜,一些奇形怪状的食物,就不要上桌了。

除了食材之外,餐具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忙于转运财货。

杨博这边的餐具,也是上官悟那边提供的粗陶,这跟瓷器比起来,卫生等级还是差了很多。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杨博这边也有了新的体会,这不是豪奢,而是长寿之道啊!

瓷器、饮食、医药,坐在府衙大堂的杨博,想的可不是孛堇太一部是否被歼灭。

也不是金六郎那边的育秧,更不是金三娘主掌的建康府修葺工程。

而是在琢磨着与自己寿命息息相关的饮食安全。

虽说刚刚二十岁,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平日的保养,哪有神龟之寿?

“少安,江边白鹭洲来了六座楼船。

朝廷的御史中丞赵鼎,已经进城,赵中丞此来所带财货甚多,还有一架马车随行。”

听了秘书李易安的汇报,杨博眉头一皱。

赵鼎,青史留名之人,好像先是与宰相吕颐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