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可施了。>
打不过不说,还追不上,还未开战,就失了先机。>
“六郎,让壮丁抓紧时间,用陷马坑将莫府山战场与建康府城隔开。>
此乃急务,速速下去安排。”>
虽说上战场不成,但杨博对于战场态势的解读,不比岳爷差多少。>
孛堇太一带来的全是轻骑,那问题就严重了。>
将这批援兵隔断在莫府山战场,是首要的任务。>
见金六郎匆忙离去之后,杨博沉思片刻,再次开口。>
“挞懒那边做了最坏的打算,此战咱们失了先机。>
孛堇太一所部,只能跟韩世忠配合歼灭了。>
决不能让孛堇太一窜入建康府的其他州县之中。>
岳都统,知会韩世忠,待孛堇太一所部全部登岸。>
他在江上,你在岸上,双方合力绞杀孛堇太一所部。>
此战之后,练兵就是第一要务了。”>
孛堇太一所部,就是黄天荡最后的收获了。>
对于歼灭这批金贼援兵,杨博内心是笃定的。>
遍地的陷马坑,足以让他们变成下马的步卒。>
没了骑兵之利,金贼也就那样了。>
挞懒派孛堇太一过江,这是求死而来,杨博当然要满足他的想法。>
说完之后,杨博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挞懒如此作为,显然是金国内部的政争动作,这是为了安抚远在京东的东路元帅宗翰,做出的动作。>
对于杨太尉的说法,岳飞也是赞成的。>
只要孛堇太一部人马不过万,陷入黄天荡战场,败局是一定的。>
有了韩太尉在江面辅助,岳飞心里的压力也小了不少。>
有了能扼制骑兵的战场,即便人马生疏,也是可以打上一场的。>
岳飞这边最怕的就是,遇上杨太尉口中所说的游骑。>
远则放箭,近则走,走不了再战。>
以步卒对上这样的游骑,想想也是败多胜少的场面。>
黄天荡战场,只有沿江一里左右的平地,因为靠近江面,地面湿软。>
战马几个来回,地面就是泥泞一片。>
辅以江上的楼船,以甲士列阵困死精骑,就是接下来的战法了。>
“太尉,职下人马何时渡江?”>
有了应对孛堇太一的战法,岳飞又问了一个战略级的问题。>
挞懒部既然已经察觉江南的不妥,黄天荡的战事就进行不下去了。>
困守江南,就要丢失两淮,如今两京的一些城池,依旧在宋军手中。>
北上两淮,也是此后必然的选择。>
就跟孛堇太一跨江而来一样,黄天荡的人马,也必须跨江北上。>
岳爷的问题让坐在正堂的杨博,轻声一叹。>
金贼那边需要孛堇太一南渡赴死,江南这边也需要有人北上赴死。>
不管是岳爷还是李成,亦或是已经渡江的董平,人马都缺了操练。>
武备也不算齐全,弓弩的缺口很大。>
宋军不管是官军还是义军,面对金贼的骑兵,有其天然的劣势。>
北上硬战,稍有不慎,就是大败之局。>
“战败孛堇太一,如若不能全歼,就要驱赶他们北上。>
宗弼残部也是一样。>
宗弼部被全歼,必然会导致金国的注意力集中在两淮。>
增兵也是其必然选择。>
宗弼之败,也必然会使金贼的东路军马合股。>
宗翰、宗弼、挞懒三人一路,在淮东平原地带,兵锋势不可挡。>
北上之旅,九死一生啊……”>
没有背嵬军这等精锐骑兵,岳爷现在北上,也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即便杨博将三万甲士,全数拨给岳爷,在平原地带也决定不了战局。>
如今的局势,不仅是失了宗弼部精兵的金贼在坐蜡。>
杨博这边的十几万人,也是一样。>
困守黄天荡,自然不惧金贼。>
可一旦走到平原地带,骑兵克制步兵的规律,也不是那么容易翻转的。>
想要在淮东克制金贼,除了精锐骑兵之外,除非有赵大那个时候的步卒参战。>
不然,现在的步卒,根本无法面对金贼的骑兵。>
赵大挂了百余年了,他的精锐步卒自然也早已不在。>
现在也不是考虑能不能北上,而是要选出派谁北上。>
岳爷这位战神,无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