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莫府山下的大帐,杨博没有第一时间找岳爷商议军情。>
而是让金六郎来到了大帐听令。>
“六郎,拣选一批不好变现,不好携带的财货给韩世忠送去。>
数量控制在十船之内,瓷器、锦帛、字画、金银,都不要给他。>
另外,你带着二郎、三娘,秘藏部分金银。”>
劫夺金兀术的七百余宝船,杨博这边算是一把捞够了。>
金六郎听到小夫子只给韩太尉,十船不好变现的财物,也是双眼一个劲儿的转动。>
自家这位小夫子,人虽说不大,但心却黑的要命。>
这样的主家才值得跟随,如果小夫子是一个只讲仁义礼智信的腐儒。>
金六郎反而要提高警惕了,立身奇正的夫子,金六郎也见过。>
投入这类豪门,也是投效者的悲哀。>
毫无所获不说,稍动心机,弄不好还要被主家下狱。>
贼官、贪官多有臂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金六郎不希望小夫子杨博是个道学君子。>
一路走来,小夫子的手段,虽说还是不够圆滑老练。>
但阴狠毒辣、瞻前顾后,却是做的妥妥当当,这样的主家值得追随。>
有些话金六郎也不得不说,官场讲究一个和光同尘,心狠手辣是无所谓的,但吃独食,容易被人围攻。>
“小夫子,依六郎往日所见所闻,韩太尉这边是不是给的少了?>
再有,岳统制、李成、董平几处,是不是该赏赐一下?”>
一边看着端坐大帐的小夫子,一边斟酌着说辞。>
小夫子杨博的威势已成,但还是需要他金六郎维护的。>
“少?>
杨夫子不杀他韩世忠,就是给了他最大的好处。>
至于岳统制,他若开口就给他,不开口就免了。>
至于李成、董平,看住他们的人,看看是否觊觎山上的财货。”>
韩世忠火焚镇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杨博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对他有杀心。>
或许是韩世忠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安全吧?>
至于跟岳爷分赃,杨博倒是没想过,这位真是碧血丹心的忠臣。>
对战金贼,岳爷跟杨博,肯定是一个战壕里的。>
可一旦政争开始,岳爷的立场,也依旧是明确的,扶危定难之臣,不是那么容易被腐蚀的。>
李成、董平之流,需要用财货来考验一下,过关之后,才能用一下。>
至于分多少,则是要看杨夫子的心情如何。>
“好,那就依小夫子的吩咐。”>
虽说依旧觉得不妥,金六郎还是点头答应了。>
在杨博眼中,金六郎是合作者。>
可在金六郎眼中,小夫子杨博是主人家。>
压杀杜充他也是不赞成的,但还是去执行了,或许主人家看的比他更长远。>
乱世求活,比盛世求活更难,金六郎在东京汴梁蹉跎半生。>
历经靖康之后,悟出的唯一道理就是,想要活的好,必须要有靠山。>
想那徽宗朝的六贼虽死,可依附六贼的那些家人、奴仆呢?>
哪一个不是带着盆满钵满的金银,先于朝臣南渡?>
“六郎,且去唤岳都统前来。>
杨再兴也一并叫来。”>
与后手相比,岳爷的战力更为重要,但战力不是一日间可以养成的。>
没有旷日持久的苦练,就需要战场上的生死磨砺。>
遍观黄天荡附近军民,战斗力依旧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虽说金贼的战力在走下坡路,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已经随着阿骨打的故去而凋落。>
但是金国正规骑兵的战力,对于宋军而言,差距依旧是遥不可及的。>
各地的民兵义军,虽说打的比宋军要出彩的多。>
但那些战绩,多半出现在守城战跟突袭战之中。>
两国正规军野战,不管是宋军还是义军,都完全处于劣势之中。>
大宋这边有天然的劣势,那就是马匹不足,没有足够的骑兵,应对骑战。>
步骑对战,步兵永远是处于劣势的。>
无论是挞懒还是宗翰,都不是没脑子的将领。>
一旦宗弼部被全歼的消息泄露,等待岳爷的恐怕就是无休止的追击战了。>
没有地形可以依托的步骑对战,岳爷即便是战神级的人物,也很难打破客观规律的。>
接下来的可能性太多,两路援军进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