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徐辉祖赧然的抬起头,看着凌剑,喃喃的道;“陛下!”>
“臣……!”>
“臣非常赞同陛下的土地改革之策!”>
“但……!”>
“但臣府上有些都是先父留下来的伤残军卒,且有些军卒是因为救先父而受伤的!”>
“而他们在臣的府上已有多年,和臣以及府上诸人也都有深厚的感情!”>
“所以……,所以……!”>
徐辉祖挠挠头,一张老成持重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虽磕磕巴巴,但心中的想法终究没有说出来。>
凌剑看着他因内心复杂而变成了这副模样,不由得微笑着鼓励道;“徐爱卿!”>
“你有何难处,就和朕一一道来。”>
“你要是不将你的诉求说出来,朕怎么能够解决你的难处?”>
徐辉祖听了凌剑的一席话,低头沉思了半天。>
思来想出,才抬起头,终于鼓足勇气对凌剑道;“陛下!”>
“臣留在府中的家将和他们的亲属以及奴婢,不知陛下可否让臣留下?”>
“陛下也知道,臣府上房舍就有几百间,要是没人经常打扫,恐时间一长,就房倒屋垮!”>
“臣内子等人从十几岁就来到臣的府上,她们从未干过厨娘们的活,所以要让她们干此等粗鄙的活,她们必定不乐意,且满口怨言!”>
“而臣先父在洪武时期,屡次征战沙场,被他所杀的敌寇不计其数,要是他们的后人前来寻仇,如果没有家将保护,家人又该怎么办?”>
“这是臣所担心的事,也是众多武将们所担心的事!”>
“请陛下明鉴!”>
说完,他低垂着头,静静的等着凌剑的回话。>
凌剑沉思半晌,徐辉祖话里话外都带有软硬兼施的意味。>
但想到土地改革势必推行,而他所说的话并没有过错,是按照家中的实际情况而说的。>
不禁看了解缙一眼,心中暗赞他料事如神,猜到这帮勋贵们的心思。>
然后望向徐辉祖,嘴角带着笑意,缓缓的道;“徐爱卿,不知你府上的家将和奴婢一共有多少人?”>
徐辉祖思索了一下,然后诚恳的道;“回陛下,臣府上现有家将和奴婢共有一百四十七人。”>
“其中家将有三十二人,他们的家属有九十三人,其余的人都是臣收留的奴婢。”>
凌剑笑笑,“你府上所收留的奴婢也不是很多嘛?”>
被凌剑这么一问,徐辉祖顿时诚惶诚恐起来。>
难道陛下是想说咱府上的家将超过了朝廷的限定?>
寻思自己意图造反或等自己的姐夫燕王朱棣一旦造反,自己带领家将里应外合不成?>
他越琢磨越觉得自己的思虑是对的,要不陛下为何要派朝中重臣前去北平接任那边的事务?>
又为何派几位大将亲率大军镇守北平的周边?>
越想他越是胆战心惊,慌忙跪在地上,连连叩首,口中不停的辩解,“臣这就回去将那些家将连同他们的亲属尽数赶出府上!”>
“永不让他们在应天府出现!”>
闻听徐辉祖的一席话,凌剑一阵愕然,但很快便知道了他心中究竟害怕些什么。>
而内阁七人则正在回味着徐辉祖刚才的话语,心中倒是对他的一席话感到深以为然。>
要是陛下不解决他实际的困难,只怕这土地之法很难推行下去。>
因为所有的文臣武将们都有同样的问题,而自己等人也包含在其中。>
难怪解缙先前抛出了国公府、侯府收留奴婢等话题,原来深意是在这儿搁着呀!>
他们转头看向了解缙,齐齐投射出佩服的目光。>
但一见徐辉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众人也是一头雾水。>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刚才和陛下说的不还是好好的吗?>
怎么说跪下就跪下了呢?>
齐泰大体知道徐辉祖心中究竟害怕些什么。>
但依他对陛下的了解,恐怕是徐辉祖会错了陛下的意思,不禁为之一笑。>
只听凌剑看着徐辉祖诚惶诚恐的模样,笑着走到徐辉祖的身边,亲手将他扶了起来,责怪的道;“徐爱卿!”>
“朕知道你心中究竟在担心着什么!”>
“朕将你视为国之重臣,又将五军都督府交于你掌管,就是对你信任有加!”>
“难道你还信不过朕吗?”>
徐辉祖被凌剑扶了起来,突闻凌剑的一席话,顿感激涕零,忙退后两步,躬身抱拳道;“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