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府,曹操将荀彧叫来,叮嘱出征事宜。>
“文若,许都,全靠你了!”>
曹操道:“这许都看似平静,看似繁荣,其实里面已经是暗流涌动,只有你荀文若才能镇得住。”>
“太尉杨彪,国舅董承,还有那刘备,这三人心怀大志,必不可能归心于我,他们自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但是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
“此次我出征宛城,至少两个月,许都对他们而言,是自由的,正是揪出他们来的好时机。”>
“猎人去打猎的时候,都不会守着自己的陷阱转,而是走开让猎物自己去咬诱饵。”>
曹操此话说的轻松,可是荀彧却顿时心中一紧:>
“司空,在下恐怕……无法做到。”>
荀彧说出这句话还是平静又平常的心态,可是他只看了一眼曹操的神色,顿时心中就是一凉。>
因为曹操的脸色,不太对劲。>
“做不到吗?”曹操似笑非笑的看着荀彧,>
“你可是荀文若,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会做不到?”>
“你能守住我的鄄城,让兖州幸免于难,也能守住我的兖州,让我放心攻打寿春,可现在只不过观察这几人的小事情,你说你做不到?”>
“是做不到,还是你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所以不想做?”>
“司空明鉴!”>
荀彧心中慌乱,面上却是丝毫不显。>
只见他大礼匍匐,口中更是连连解释:“司空明鉴,在下并不知晓任何事情。”>
“自许天子东归以来,在下夙夜兴叹,不敢有丝毫懈怠。资质鄙陋,唯有勤勉,才能兼顾南北。上效天子,下达百姓。已经再无丝毫空隙。”>
“所以诸位公卿之心,在下从未揣度,也不知从何揣度。”>
“原来如此……”>
曹操点点头:“文若为人处世,勤勉踏实,确实辛苦。”>
“不如这样,文若,你即刻写奏表启明陛下,开设校事府。”>
荀彧瞬间心明眼亮:还得是你!>
原来这一招还是连环棋,>
司空大人真是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
他问你一句话,后面都藏着三四个陷阱。>
就拿今天这问话来说,我要是点头说好,那就要对公卿施压,做司空的一把好刀,让他们服服帖帖。>
我若是摇头了,表示不愿意了,那就是现在这样,校事府,必须要马上开设,落实到位。>
此府,必须是以志才为首。>
校事府,监察百官,培养校事,各种明探暗探,遍布许都。>
哪怕是郭誉现在手执金吾,都要看校事府的监视!>
这开的已经不能说是校事府,更是曹操的私人耳目!>
当初那个横空出世热血沸腾,夺汉帝追董卓,匡扶大汉的主公,已经消失了。>
转而替代的,是一个坐拥诸多州郡领土,野心勃勃的——君王!>
这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也是时势造就的霸气!>
他的君王之心已经一步一步养成,发展,喷发。>
荀彧深知这一点,更深知自己无法阻挡。>
“在下这就拟表上奏。”>
他深深一拜,拜别之前的主公,也是拜见现在的司空:>
“还请司空提醒擢升校事府人员做好准备。”>
曹操满意的点点头:“戏志才的病已经大好,完全可以胜任校事令。”>
“志才今年才逃过一劫,劫后余生,身体为重,卸下军中祭酒的重任,只担任校事便是。”>
荀彧点头称是。>
心中却是感慨,当年的颍川三友,如今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他,戏志才,郭嘉,暗中神交多年,认识后表面并不亲厚,暗中也有来往,惺惺相惜,彼此欣赏,感情深厚。>
现在,自己作为中丞肱骨,夹在保皇派与曹操之间,左右为难,必有一舍。>
戏志才成为校事令,说的不好,就是曹操的爪牙,鲜血人命,都要沾惹不少。>
还好郭嘉是跟郭誉绑定在了一起。>
作为郭誉军中祭酒,军师谋主,郭誉护着,主公都借不动,没有人会对他怎么样。>
毕竟,郭誉是靠着实力硬生生拼出来了自己的地位前程。>
现在他不光是执金吾,君侯,将军,还是曹氏的救命恩人,>
曹老太爷只要还活着,甚至说,主公曹操还在,曹氏宗亲们便都不敢动他。>
想到这里,荀彧心中更是愁绪万千。>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