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也没有回馆驿,也没有回画院,自己从朔阳提前回来的消息,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直接来到皇宫,让门口侍卫通报,自己要见谢公公。>
等了片刻,一个小黄门过来接白小也,一路指引,来到一处偏殿,谢公公看起来心情很不错,一见白小也就打趣。>
笑眯眯地说道:“哎呀我说白大人,采风实在辛苦吧?要我说,你当初就不该去。”>
原来谢公公以为自己经受不住辛苦,这才提前回来的,要搁以往,白小也一定同他斗两句闷子。>
但此刻不同,朔阳的事情十万火急,对方正在加班加点采掘,晚一天就会有不少秘银矿损失。>
更重要的是,万一对方警觉,在朝廷派人过去之前,将秘银矿毁掉,岂不是前功尽弃。>
因此,白小也只是微笑着行礼,便说道:“公公,我有重要情报上奏,需要当面禀报陛下。”>
谢公公笑眯眯的脸忽然凝固,问道:“何事?有多急?”>
“军机要事,十万火急!”白小也答道。>
听到白小也如此说,谢公公吃了一惊,他当然明白面前这人不会信口开河,必然是有重要发现,这才从采风途中赶回。>
便不再多问,而是对白小也说:“陛下刚散了早朝,此刻在御花园散步,你跟我来。”>
来到御花园外,谢公公先让白小也在门口等待,自己进去通传,片刻后,宣白小也觐见。>
上前行礼,接着将自己在朔阳的发现讲述一遍,立在一旁,静静等待着昭庆皇帝定夺。>
昭庆帝面色不改,轻轻摘下几朵杏花,放在手中揉捏成碎屑,洒在树下,看了一眼白小也,露出一个微笑。>
“白卿,你做的很好。广福啊(谢公公名字),先带白卿下去休息,另外传三法司,嗯....还有左军都督,到垂拱殿见驾。”>
昭庆皇帝说完,便大步流星朝御花园外走去。>
大安三法司,其实是三个部门,刑部,负责审理刑狱,大理寺,负责刑案复核,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
但凡遇到极为重大,或者牵连比较广的案子,皇帝会责令这三个部门联合审查、定案,以防止徇私。>
因此合称三法司,或三堂会审。>
前、后、中、左、右这五军都督,则掌管京师卫戍和禁军,合称五军都督府,其中为首的是左军都督。>
垂拱殿。>
刑部尚书韩闵,大理寺正卿赵沂生,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根林,三位大人接到旨意,心中都有些疑惑,这刚散朝,怎么又马上传召?>
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三人没有片刻耽搁,立马赶到垂拱殿,一进大殿,相互看看,见只有老哥仨在列,顿时心中一紧,明白一定是发生了重大的案情。>
左军都督吴炳来得最晚,因为左军都督府并不在京城,吴炳散了朝刚出城准备回府,就被传旨的快马叫回。>
进门一看,三法司三位主官在此,心中咯噔一下,难道是军中发生了大案子?这是要处理哪位将军,还是勋贵?>
吴炳对三位同僚抱拳,准备探探口风,却见三人也是一脑门子问号,似乎都蒙在鼓里。>
这时,又一人进了大殿,没穿官服,而是一袭玄色劲装,武夫打扮,头面、身上都有不少尘土,好似刚刚赶了远路而来。>
这位自然是白小也,进门恭恭敬敬对几位大人行礼,这几位可都是朝廷大佬,手握大权,跺跺脚京城就会震三震那种。>
白小也不敢怠慢,正准备报上姓名。>
听得一声洪亮的唱声:“陛下驾到....!”>
几人连忙自归自位,整理衣冠,跪下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白卿,你将朔阳的事情向几位大人通报一下。”昭庆皇帝端坐龙椅,开口说道。>
“几位大人,下官是画院待诏白小也,事情是这样的......”白小也一五一十讲了起来。>
听到白小也这个名字,几位大人都觉得有些耳熟,随即听到画院待诏,反应了过来。>
平叛宁王谋反立下功勋,陛下不是刚给此人赐下同进士出身,翰林修撰的身份吗?>
又听到朔阳发生的一切,几位大人面色各有不同。>
刑部尚书韩闵眉头紧锁,一直在沉考。>
大理寺卿赵沂生面露惊讶,似乎不敢相信。>
左督御史杨根林古井无波,只有白小也提到,怀疑彭广户有更深层次原因的时候,脸上有些阴晴不定。>
而左军都督吴炳,一听到秘银矿三个字,脸上激动神色就难以抑制,听到对方至少已经开采一月以上,更是满脸怒意,将拳头攥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