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连连看(4/7)

作者:武文弄沫
绝对是上行下效,刚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仔没有一个励志要做和珅的,都哭着喊着要学焦裕禄。

说环境不好,说群众里面有坏人教唆和诱惑,全属扯淡。

一层带着一层干,一层做给一层看,上面的领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下面的想跑进步都找不到门路,他跑什么啊?

他跑歪的永远不能进步,真抓实干的步步高升,不用你收拾他,同一级别的都能把他排挤出去。

所以纪监通报上常常都会讲,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产生了恶劣影响云云,就说明他给下面带来了不正之风。

简单的八个字,既叮嘱他要做好工作,又关心了他的安全和生活。

只要李学武做到了,他许宁准是不敢偷懒,更不敢有歪心思。

这就是为什么李怀德一次又一次的从李学武这里往外调人重任。

明明知道从李学武这里出去的干部都深受其影响,骨子里都刻着记号的,但他还是会用。

一是他无人可用,二是保卫处出去的干部不会出事,至少不会像是金耀辉这样的丢大脸,还得让他帮着擦屁股。

他又没有当老妈子的癖好,有些位置只要他没有动歪脑筋的意思,放上李学武的人,谁都动不了歪脑筋。

临到中午下班前,两人的谈话便已经结束,李学武本打算带着他出去吃的,可许宁客气着谢绝了。

就在他们谈话期间,分局那边来了电话,说是下午要开会,案子有了新的线索。

许宁就是再想跟领导一起坐一坐,也是不好意思耽误领导工作的。

知道领导对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就行了,表现的太过了反而生分。

李学武给许宁放了几天假,在京城多待几天,再回来就不是很方便了。

许宁家里有意给他安排相亲的,想着最好是能快点结婚,好陪着他一起去边疆。

这一点作为领导,李学武也是很支持的,甚至是在他未来配偶的工作安排上也有支持意见。

他现在是正科,对象好找的很,以前在钢城忙,他们家里抓不着他,这次回来说啥都得定下来的样子。

下楼送许宁,连带着去食堂吃饭,路上两人又聊起了人事招录指标的事。

这是厂里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了,一批又一批的指标下来,一批又一批的职工子女进厂实习培训。

什么叫福利啊,什么叫待遇啊,什么叫发展啊,职工们关心不到,但身边发生的事是实打实能看见的。

以前一万多人的厂区现在又充实进来八九千人,周边的土地正在被规划成一座又一座的新车间。

第一期招录的工人已经完成实习正式上岗操作了。

而因为这些人上岗而淘汰下来的工人也完成了分流工作。

在标准化生产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势必要将一部分主观和客观上不符合要求的工人甩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初中学历以上的新招录工人在技术上难免生涩,但有着更大的成长空间。

这个时期的高级工人为啥这么少,为啥这么的金贵?

不是技术标准卡的严,而是工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满足不了生产的技术等级学习需要。

人事处在做完第一期的招录职工培训工作以后给出的数据显示,未来出现高级技术工人的概率已经大大的提升了。

不可能全部成为八级工,就是七级工、六级工大面积出现也不要奢想,但三级工和四级工的数量快速增加,就会满足基本生产需要。

五级工和六级工的技术尖子成为骨干技术力量的时候,这次的技术和人员迭代工作就算是实现了基础目标。

而甩下来的工人要么重新学习和培训,重新考核上岗操作,要么服从调剂分流。

分流的方向主要有下行技术岗位、三产、手工、服务以及建筑等方向。

不能把工人淘汰到社会上去,只能物尽其用,能干什么干什么,最不济的就去干体力活。

轧钢厂新建项目有很多新的岗位,全都干不了,那就只能去搬砖盖房子,反正未来五年要不断的搞基建,有的是需要人力的地方。

现在搞技术和人员更新迭代,看似残酷,可总比未来饭碗砸了,所有人被迫推向社会的强。

只要有新人进厂,前面的人就会有压力,也有工作的动力,淘汰下来的工人一部分要退休,一部分则是被分流。

所有人都清楚,干体力活终究是不如干技术活的,有对比就会有方向。

只要产品卖的好,只要质量有保证,只要管理不出现漏洞,工人所创造的财富是一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