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6章 为小流忙写得歌,就这样诞生了(3/3)

作者:如意键盘
作为春风度的宣传策划人员,我决定不但要为《蔷薇处处开》宣传,还要为你们的歌鸣不平!”

收回了炯炯的目光后,江山转脸对着谷健芬笑道:

“您这首歌很好听,我得琢磨个法子,让更多的同志都能听见这首《年轻的朋友》。”

“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没错,是该会一会了。”

“小江要是准备为你俩的歌做宣传,”

相比朱逢博,黄永钰并不认为眼前的这二位有多大名气:“那你们可真是有福气了。”

“你们别看江山的年轻小,”邵伯林也开始为江山代言:“由他设计的广告都已经走出国门了。”

谷健芬:“是嘛?”

李谷壹:“我就说嘛,太平洋公司怎么会去听他的建议!”

“前阵子,还替大白兔奶糖设计了外包装盒。”陈佩丝同志忽然想起了昨天刚收到的礼物。

“幸福可乐的广告都看过吧?”要说这事,刘小庆最有发言权了:“也是江山同志给策划的。”

越听越咋舌的谷健芬忽然想到了什么,她赶紧给李谷壹递了个眼神。

李谷壹一见对方那表情,立刻微微点头表示收到。

“小江同志,”

随后,她郑重的看向了江山:“我记得你说过,你也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吧?”

“东方都市报记者江山,”

江山立刻老本行上身,边说边递出了两张名片:“欢迎二位老师上浦江找我玩去。’

李谷壹接过名片仔细看了看,能办得事还真不算少。

虽然只是半路拼桌,但一番横跨时代、行业,外加七嘴八舌的交流后。

江山在李谷壹的眼中,还真成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新时代小青年了。

“既然是记者,平时也会在报上发表文章吧?”

“必须啊,”江山很肯定的笑了:“咱就是吃这碗饭的,不然,也不好为朱逢博老师的歌发声呀?”

“我这里有一篇文章,保管内容属实,”

说话间,李谷壹从自己的小皮包里拿出了两页稿纸:“不过,你们东方都市报……敢发出去吗?”

……

返回邮局招待所的路上,酒后寒的陈佩丝冻得跟孙子一样。

虽说吐词不大清晰,但好歹调还是那个调:“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背着小鱼儿的江山:“属于我。”

抱着小白的刘小庆:“属于你。”

二重声的黄永钰和邵伯林:“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虽然,这一段路程相距不远。

但对于这几个走一路,唱一路的新一辈来说,依然表示够呛。

于是,江山同志很开心的为大家,开了几间1块2一晚的单间。

……

12月25日,距离1980年还剩下整整一周的时间了。

上午,记者丁铃铃按照之前约好的时间,走进了南-京路上的东海咖啡店。

清咖1毛8,奶咖2毛3。

在点好了两杯咖啡后,身穿一件深蓝色长大衣的朱逢博,微笑着看向了面前的记者同志。

“您好,朱老师,”面前这位年轻的女记者,似乎一点都不紧张:

“大家都爱听您唱歌,请问您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位歌唱家吗?”

“不是的,”朱逢博很客气的笑了笑:

“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位建筑设计师,所以在18岁那一年,我考进了同济大学的建筑系。”

“……”丁铃铃愣了一拍:“那之后,为什么又走上了音乐……”

说来话长,但长话也可以短说。

一问一答几个回合后,采访的气氛渐入佳境。

“你说什么?”

朱逢博差点打翻了手里的咖啡:“廖经理找的那位负责人,就是你们科的科长?”

很显然,朱逢博已经听说了《蔷薇处处开》出港转内销的事。

“是的,”

丁铃铃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然后拿出了当天的东方都市报:

“您瞧,咱们报社针对《蔷薇处处开》的系列报导,已经从今天开始了。”

顺着对方的指点,朱逢博很快看见了头版上的那条“热烈庆祝”的短讯。

“这……”

她一时有点转不过弯了,愁了两天的事,这一会竟然:“成喜讯了?”

丁铃铃没说什么,只是用力的点了点头。

时间一分一秒的滴答作响。

几分钟后,朱逢博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两页稿纸:

“来之前,我还有点犹豫,”

但,既然大家已经上了同一条绳了:“我自己写了点东西,你们报社如果胆大的话……兴许能用得上。”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