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五十七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3/3)

作者:酱油拌历史
利的水运条件之下,那数位信使很快就来到成都城中。

汉代时负责往来递送文书虽然都是奏曹史中的小吏,但由于递送文书的重要性,所以这样的小吏一定都是长官的心腹。

并且能负责这种任务的小吏,都是颇为精明强干之人。

就像当年的太史慈。

精明强干保证了信使,不会犯下一些疏忽,让糜旸的利益受到损害。

当梁州的奏曹史小吏进入成都中后,他们虽然如往常一般将手中的文书递送进尚书台的官署之中。

但是他们在将手中的文书交给尚书台中的文吏时,曾特地提醒这封上书要交到丞相的手中。

梁州的奏曹史小吏有这个举动,并不是画蛇添足,乃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本来按东汉官制,尚书台才是为中央朝廷接收来自地方文书的地方。

同样的,各地上书要交到尚书令刘巴手中。

但刘备在称帝后,一方面他为展示正统性并未对尚书台的职权进行削减,可另一方面他又复立了丞相一职。

刘备的这个举动,是充满了矛盾的。

因为当年尚书台能逐渐成为中央的政权中枢,本就是通过一步步蚕食掉丞相的权力做到的。

甚至尚书台的设立,当年便是为了抑制,削减相权。

现在大汉中枢朝廷既有尚书令,又有丞相,那么文书该送到谁的手中?

之前巴郡太守廖立就因为搞不清这个问题,他的文吏将文书送到尚书令刘巴的手中。

于是不久之后他就被征召回朝担任长水校尉这个虚职.

自那之后,来自于地方的文书一旦送到成都,各地的奏曹史小吏都会特地叮嘱尚书台的小吏不要搞错了。

当这个政治惨案发生之后,大汉中的地方长官,貌似全都明白了刘备的用意。

刘备之所以让尚书令与丞相并列于朝,根本就不是为了互相制衡。

他等的便是像廖立这样的人犯这种错误。

然后他就可以借着惩罚那人的释放出的政治信号,以下及上,不动声色之间自发的将尚书令刘巴的权力全都转到丞相诸葛亮手中。

这样既可以避免有人非议他擅改祖制,又可以在事实上将所有的行政权力交到诸葛亮手中。

可谓是两全其美。

但朝野之中有些大臣知道,刘备想给诸葛亮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刘备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在为给诸葛亮一项令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权力做铺垫。

当梁州的小吏将手中文书交给尚书台中的小吏后,因为知道这封文书来自于梁州。

所以尚书台中的小吏并不敢懈怠,他立马双手捧着手中的文书快速前往诸葛亮的所在。

尚书台作为中央朝廷的权力中枢,占地当然是很广的。

而当丞相诸葛亮以录尚书事的名义进入尚书台后,很快他所在的地方便成为了尚书台中的中心。

当小吏手捧梁州文书越过重重回廊,来到一处厅堂外时,他一眼就看到了值守在外的马谡。

作为深受诸葛亮器重的荆州系中的后起之秀,马谡在不久前在诸葛亮的举荐下成为尚书台中的一位尚书。

马谡也知道他能有今日,全靠诸葛亮的提拔。

因此他在成为尚书之后,便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旁,协助他处理政务。

小吏在看到马谡之后,马上来到马谡的身前,可还未等小吏开口,马谡看到小吏手中捧着的文书,他的眉头便一皱。

“你先站在一旁吧。”

说完后马谡用手指了指一旁。

这时那位小吏才发现在一旁,早已经有着数十位手中捧着来自不同地方文书的小吏在排队等候。

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sodu777.)糜汉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