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 治政六术 是否佳徒(3/3)

作者:酱油拌历史
儿,才完全消化诸葛亮所传授的知识。

诸葛亮看着糜旸脸上的思索之色,他也不打扰,就这么静静等着糜旸。

在糜旸消化完以后,他就马上问诸葛亮道:

「葛师,以上都是治政之术,那治政之道呢?」

面对糜旸的询问,诸葛亮取来书桉上的一支毛笔,而后在书桉上缓缓写下了一句话。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诸葛亮所写的这八个字,乃是出自《尚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诸葛亮年少时酷爱书法,在多年持续不懈的练习之下,诸葛亮亦是当代有名的书法大家。

他目前的所写这八个字犹字体优美,犹如龙飞凤舞。

而这八个字在烛光的照耀下落在糜旸的眼中,因为诸葛亮优美的字体,加上这八个字所代表的含义,更让糜旸读起来感觉别有一番韵味。

《尚书》作为儒家弟子必读经书之一,这八个字想来很多儒士都知道,但又有多少儒士还记得这八个字呢?

无疑诸葛亮就是那少数记得的几个儒士之一,现今诸葛亮亦想糜旸记住这句话。

在写完这句话后,诸葛亮最后语重心长的对糜旸言道:「吾方才所言,都是针对某种特定情况下而采取的治政权宜之术,都不是根本的治政之道。」

「何为道?道乃根本矣。」

「而治政的根本在于重民,民安,则天下安。」

「要想做到大治,唯有时刻怀抱一颗忧惧天下百姓之心,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政之术施政。」

「治政之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变,但治政之道不能忘,否则就

会过于剑走偏锋,最后适得其反,引发大乱。」

「子成,答应吾,要时刻记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八个字,并以这八个字时刻警醒自己!」

诸葛亮在说最后一句话时,语气格外严肃,糜旸亦意识到了诸葛亮的郑重。

他马上从坐席上起身,而后对着诸葛亮跪下,口中承诺道:「葛师今夜所教,旸一个字也不会忘。」

在灰暗摇摆的烛光下,一位辛辛学子心悦诚服地拜倒在,一位面露郑重之色的长者身前。

这种画面像极了先秦流传下来的,古之贤者教导弟子的画面。

而这一副画面,亦深深落在了门外的黄月英眼中。

...

在教导完糜旸之后,诸葛亮见天色已晚便让糜旸早些归府。

在糜旸起身离开之时,诸葛亮与糜旸方才察觉到站在门外的黄月英。

糜旸对着黄月英一拜后,他便缓步离开了大堂。

只是在糜旸离开之时,黄月英往糜旸的手中塞了几块点心。

这是来自师母的慈爱。

在糜旸走之后,黄月英来到诸葛亮身旁。

….

这时诸葛亮已经来到大堂中的一处剑架之前,这处剑架之上放着一把宝剑。

后世有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延请蜀中名匠铸造八柄宝剑。

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刘备给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但其实这件事,发生的时间点是建安二十四年,毕竟章武元年关羽都已经去世了。

如今诸葛亮目光所注视的这把剑,正是当年刘备赏赐给他的那把剑。

这把剑剑名慎独。

何谓慎独,意为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在注视之后,诸葛亮拿起这把宝剑,将剑身从剑鞘中抽出,一声剑鸣之后,一把利剑已经出现在诸葛亮的眼前。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sodu777.)糜汉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