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章(3/4)

作者:石头与水
上那个寿字,就是皇后写的,你进来时见到没?”

“见到了。”赵长卿笑,“以前只是听说,就是见着老夫人院中影壁上的字,才觉着,百闻不如一见。”

赵长卿是说到了宋老太太的心坎儿上,宋老太太说的有鼻子有眼,道,“自从皇后写了那个寿字给我,我院里瓜菜都长的比往时好。”

这就纯粹是宋老太太自己的梦话了,她孙女做了皇后不假,又不是成了神仙。赵长卿笑,“看老太太的菜地里,那小青菜出得实在齐整,胡瓜也开始爬蔓了,还有一样应该是早豆角吧。”

说到菜地,更是宋老太太的本行,在福闽她都没丢下,宋老太太笑,“难为你竟都认得?”

赵长卿笑,“我小时候,祖母为节省,也是在家里辟出菜地来种菜的。后来,我祖母腿脚不大好,父亲就不让她种了。就是我们在边城时,婆婆也弄了菜园子。”轻轻松松的将话引到夏家这里来。

相对于紧张的祖母与母亲,夏玉很快放松,听到自己熟悉的话题便道,“母亲烧饭时,叫我去摘菜,还总是叮嘱,别踩乱了菜畦。”

福姐儿笑,“那会儿玉姐姐家还有果树,杏李梨桃,都有,春天开起花来,别提多好看了。”

宋老太太笑,“你不知道,咱们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株上百年的桃树,每年结一二百斤的果子。唉哟,到了七八月,那桃儿开始熟了,你祖父同你叔祖父,每天上学去时得先摘两个桃子。那桃子甜的哟,我一不在家就有那调皮捣蛋的跑咱家去偷桃子吃。”

说到这些事,连素来寡言的杜氏都忍不住道,“我听侯爷说过,咱们老宅里那口井打的也好,不论天有多旱,别人家的井都干了,就咱家的井,里头的水又清又甜。”

宋老太太忙道,“可不是么。那井水做出来的豆腐也比别人家的豆腐好,用来煮茶也香,那会儿咱村儿的教书先生最喜欢喝咱家井水泡的茶,咱家没茶,阿荣阿耀两个每天早上把井里打上来的第一桶井水送到先生家去,给先生用来煮茶。”不要以为人家先生是随随便便的看宋家艰难,给宋家兄弟免学费。一则宋氏兄弟的确念书聪明过人,瞧着似有出息的样子;二则,宋家兄弟小时候就会做人,格外伶俐讨人喜欢也是有的。这清晨井中第一桶水,被文人称为井水花,不论是用来泡茶、洗脸、烧菜、做饭,都是极好的。

大家说说笑笑,把宋老太太的兴致挑了起来,宋老太太还特意吩咐丫环道,“去菜地里拔几棵小青菜,放些鲜菇素炒,大家也尝一尝。这新拔下来炒的菜,跟外头菜场上买回来的不一样。”

大家自然又是一番恭维,把宋老太太哄的乐呵乐呵的。

待夏家人告辞时,宋老太太再三道,“闲了只管来坐坐,咱们这样说说笑笑,热闹又开心。”

夏家人亦称是。

赵长卿同戚氏在后头低声说话,“阿白这两天也就回帝都了。”

“那就好。”戚氏笑,“前两天我去了苏先生的宅子,收拾的真是绝了。”戚氏这等出身都认为苏先生有着一流品味,可见苏先生的审美功力。

赵长卿道,“尤其苏先生院中的那两株玉兰树,没的说。”

两人低语几句,赵长卿便与戚氏告辞,夏家一行回了家。

夏太太与丈夫道,“宋老夫人很是平易近人,宋夫人半点架子都没有,和气极了。我去前还怪紧张来着,不想人家这般和善,这才是侯府作派呢。”哪似夏少卿府上,我的天哪,夏太太一想到便浑身发毛。不就是个四品官的府上么,看人皇后娘家都这般随和,夏恭人倒把个架子端得跟祖宗似的。夏太太算是明白了,原来身份高贵的贵妇人并非想像中的高不可攀。先时总觉着夏少卿府上不得了,跟承恩侯府一比,夏太太倒觉着夏少卿府上寻常了。

夏老爷笑,“宋侯爷这般人物风采,实在罕见!心向往之!心向往之!”

宋侯爷的人物风采,非但夏老爷赞叹,夏文也极是赞叹,搞得赵长卿极是好奇,“宋侯爷到底生得何等形容?”

夏文道,“阿诺的模样与宋侯爷有五分像,不及宋侯爷风度。”

“我听说,宋侯爷年轻时被帝都称为‘玉人’。”

夏文不吝赞美,“就是现在,宋侯爷也儒雅飘逸。”宋侯爷非但风度翩翩,他最令人敬仰的是状元出身、年少得志、平步青云、一帆风顺的人生。可以说宋侯爷的人生,就是天底下所有读书人的梦想都不为过。

夫妻说着宋侯爷的八卦,格外津津有味。

宋家对于夏家人自然也有一番评价,宋老太太的意见虽然没人真正在意,不过,她老人家是很乐意发表评价的,笑,“是一家子老实人,以前苦过来的,跟咱家挺像。”

杜氏私下同丈夫道,“那位赵安人年纪虽轻,人是极伶俐的,也稳重。”

宋荣对赵家的底细极清楚,对赵长卿在边城的事亦极为了解,道,“咱家似与赵家极有缘分哪。”当初就是赵安人的父亲赵勇救了宋嘉言,还有赵长卿同楚渝的事,宋荣亦一清二楚。楚家同他交情平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