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3章 埔鸦村寨(1/3)

作者:汉行
第五百九十八章埔鸦村寨

羽墨为什么不好控制,这事得从太庚皇帝说起。

太庚皇帝的才华不敢说是震古烁今,但也是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生命就看明白了天外存在敌人的人物。异魔之乱从古至今对于天下人而言都是一摊子烂账,没人琢磨明白了这后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太庚皇帝稳定了大商九州之后,整合江湖与朝廷的关系,让大商武力更加集权,为的就是未雨绸缪。

这位皇帝年轻时在宋千会的西北军待过几年。西北军一直以来都是抵御燕云十六州的主力,也是抵御异魔之乱的主力。这只军队里,存在着许多真实的传说,都是有关异魔之乱的猜测。太庚皇帝因为体质原因习武不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起来,脑子里不免就瞎琢磨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或者说他是在推算。只不过与提司大人的推算方式不一样,太庚皇帝是用凡人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的。他在意的是每隔千年爆发一次的异魔之乱,究竟对异魔有什么好处。当一个凡人发现一块未经占用,或者说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占用的土地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将那里划成自己的领地。

不说异魔之乱给这天下带来了多少灾难。客观地来看,每隔千年,异魔侵入天下八十一州,每次都损失惨重,被以大商为主力的军队几乎是杀的片甲不留。这对异魔来说应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大商出兵还讲究个出师有名,有利可图。那些异魔每隔千年就来送死,到最后也没占下来天下半寸土地,这不是傻吗?

但是人家不在意损失,很规律很执着地隔上一千年就来一趟,那么它们一定得到了什么。太庚皇帝翻了翻史册,上边记载着大商前朝每一代的都城记录,他发现每一朝代都城,都是一次比一次往东。也就是说如今的燕云十六州,曾经是大秦的东边,只是每回改朝换代,似乎都是因为历史原因,都城不得不东迁,迁着迁着,大商的都城就迁到了最东沿海之地。

这改朝换代,都城与前朝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不过这就是太庚皇帝思考问题的方式了。他有一种感觉,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从春秋战国到如今,每一朝,哪个不是战力奇雄?怎么就被新朝打败了的?

宋千会给了当时还是皇子的太庚皇帝答案,不过他并不知道当时的太庚皇帝已经在想这些。他说,方外是上一千年异魔之乱的战场,所以才会灵气稀薄。

太庚皇帝拉开地图一看,北越以西,基本就没有大国存在了,因为那里没有灵气。而在北越更西北的地域,都被冰原覆盖,别说人了,就连草都活不了。所以宋千会才会在方外这个地方种地。

于是历史的真相就这样铺陈在了太庚皇帝眼前,人类的迁移是自西向东的,大商是这块大陆架上最东的地方。而在大陆架西边,都因为发生过太多次异魔之乱,让那里不再适合人居住。所以说,大商已经是这片天地最后一片净土。

当太庚皇帝发现这些之后,他不再纠结于天外发动异魔之乱究竟是为了得到什么,反正这方天地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只不过这种代价,每一次都是以天下八十一州的取胜而付出的。偏偏天下人没有一个意识到这点。

而且当时太庚皇帝就已经预测天外存在比大商更高阶的文明,他们做的一切或许天外都能查知。

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洞悉了这一切,这是很不容易的。同时他试探性地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给了宋千会,那个的时候他还不是皇帝,所以真的论起来,宋千会的态度比他的态度重要太多。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从那一天起,宋千会便将宫部送到了他身边。意思很明显,他会支持太庚皇帝。宫部比太庚皇帝想象中的要好用太多,于是他在那些年里做了许多准备。

而这些准备,都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做的。他不过一介凡人,不管做什么,哪能威胁到天外呢?

可是他低估了敌人的狡猾程度,天外的敌人并没有因为他是凡人就对他掉以轻心。他留下遗藏的事必然被天外知晓了。

所以,在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游时,他咳嗽了一声,随后用手巾擦了擦口鼻。于是他就患了风寒。风寒,这是朝廷的说法。宋千会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宫部也知道。从那一天起,太庚皇帝再也没有出过皇宫。大商皇宫存在着许多秘密。秘密不光在皇城之上,也在皇城之下。皇宫之上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穹顶,是如今纪行也无可奈何的禁忌。

他的偶感风寒并非风寒,而是吸入了异魔。阴阳家至尊东皇太一,月神,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云中君联手几乎倒腾了一半阴阳家的底子才把他救活了。东皇太一等阴阳家巨擘以道家禁术给太庚皇帝下了死咒,死咒能保证太庚皇帝至少能再活二十年,但是二十年后必死。同时云中君献上仙丹,太庚皇帝服了仙丹之后,三年内便成就了真灵九境的奇高境界。云中君寄期望于太庚皇帝能以仙丹药性而造的无暇体魄来对抗他体内的异魔。

等他醒转之后。太庚皇帝寄期望于穹顶能够保护遗藏的秘密,事实上他赌对了。回到皇宫之后,体内的异魔再也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