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章 阴曹(3/4)

作者:情何以甚
既然来了,怎么不直飞入淄?这一步步走过来,颇似咱家慢待!”

姜望道:“入境之后我想了想,还是不劳烦韩大人拎我了!”

“姜真人真是心——细如发。”韩令亦笑了:“作为大齐巡夜者,我还是得问问你——此来何事?”

姜望正色道:“我欲拜访天子,此为西来第一事。”

韩令饶有深意地看了看他,道:“今天你自己飞,天子特许。”

姜望略略沉默,便道:“看来天子还是更亲近韩大人……”

韩令道:“我无所长,唯忠心二字。”

姜望说道:“我还是想走一走,很久没有走这条路,以前急于修行,也没有时间好好看看这里。我人生的前二十三年都太紧促,现在也想在重要的时刻慢一点。”

“你嘴里说着要慢,却成青史第一真!”韩令笑了笑,侧身道:“那我陪姜真人走一走,请!”

两人并行于官道右侧,边走边说话,不阻碍有可能疾行于此的驿马。

姜望问:“忘了问韩大人,不知现在的内官之首是谁?”

韩令反问:“姜真人希望是谁?”

秉笔八位、随堂八位,姜望熟悉的只有丘吉,认得的再加上一个仲礼文。

他只道:“只是随口一问,我哪有什么希望?此国事也,唯天子自决。”

韩令道:“随堂太监霍燕山,不知你熟不熟悉?”

姜望摇头:“不止不曾见过,也不曾听过。”

韩令感慨道:“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姜真人昔为国侯,竟不能尽知秉笔随堂,可称君子!”

这十六个太监都常在君王左右,是真正的亲信近侍。在齐为官者,都应该有所经营。哪怕是不拉帮结派,也该小意交好才是。关键时刻点个只言半语,可能境况大不同!

像姜望这种不闻不问,不揽权不结势,身在高位,却如离群索居,只顾着修行的,着实是异类。

面对这样的夸赞,姜望却道:“我早前读书,还读到‘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感觉也很有道理。

“我想人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并不存在唯一真理,不一定哪种方式就是比较正确的。每个人面对不同的境况,有不同的立场。

“至于我,我虽不党,但也专于修行,空负名爵,没有为百姓做过多少事情,我自认是算不得君子的。”

韩令安静地听着,只觉得现在的姜望,确实也不同于以前。这位史上最年轻的真人,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想到了谁呢?

……

……

得鹿宫姜望已不是第一次来。

得鹿宫前的广场,他是第二次站着。

上次离开的时候,他与重玄遵把这里打了个稀烂。

如今已看不到半点战斗痕迹。

就像他离开齐国之后,齐国依然辉煌。

天下不独为齐谋,大齐不独有姜望。

在此站足两个时辰之后,殿中才有人出来宣声。

姜望于是看到了新任大内总管霍燕山。

此人高大魁梧,是内官之中少有的身形。压着声音,也是低沉的响,不似其他内官的绵软或尖细。

“我该怎么称呼?”他的面皮是紫棠色,不知是天生如此,还是练了什么特殊功法,来到姜望面前,态度倒也并不疏远。

怎么说也是青史第一真,站了这么久,姜望脸上不见半点不耐烦,反而蔼如春风,温声道:“霍总管不必客气,直呼我名即可。”

霍燕山于是道:“姜真人,陛下召见。”

姜望点头为礼:“有劳总管带路。”

这几步路走得缓慢,就连大内总管由韩令换成霍燕山,仿佛也有了一种严厉的意味。

得鹿宫是天子修行之处,相对来说,不那么庄严。

但殿阔楼高,天子也更随性一些。

“随性”的意思是……他更好发脾气。

霍燕山的背影越来越高。

宫殿敞开的大门,像是两扇撇开的铡刀。

姜望深吸一口气,踏进殿中。

……

……

……

“君子群而不党……”——论语里孔子的话被后人引用转述而来。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五代冯道《枯荣鉴》)

……

(除了那种大家就知道出处的,引用的字句我都会标注一下,不是有些人说的炫耀。是为了避免广大读者认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